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传统节日】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交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涵义及变化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汉书》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气象变化

  冬至节气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气温骤降、日照时间短、温差增大、寒潮频繁、降雪频繁和湿度增加,为冬季的到来提供了明确的标志。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

传统习俗

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代表着阴阳转换、天地交替的开始。“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而且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01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02 饮食方面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每年的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03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九九消寒图、写九九歌、写九九对联都是在此期间的风俗。



冬至

节气养生


·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疾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即可,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慕名进补·

  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


·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



文案提供:报刊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