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心灵摆渡】自控石英钟:千万别败在自己手上



破窗理论

墨菲定律

瓦拉赫效应


自控石英钟

Control yourself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难在自知,

也难得自知。


  我们渴望认清自己,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或许别人的一句“真搞不懂你”会让你一下子陷入迷茫。但是,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充分发挥所长,就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

  本期【心灵摆渡】,从不同方面阐述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优点也好,缺点也罢,都要无条件接纳。


Part 01

一|破窗理论

<<<<我们要时常检查自己>>>>


  1969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他把其中一辆汽车停在了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区的这辆汽车被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了,结果当天晚上,车就被偷走了。停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车子,一个星期都没有人理睬。后来津巴多打碎了这辆车的车窗,几个小时之后,这辆车就不见了。

88c0b3db8bddb4986e61add7f113da98.png

eb9627acc7747119a11016ec324f01ed.jpg


  根据这项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破窗理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们通常会用这个理论来为自己开脱。比如在一块干净的地面上,起初没有人在上面扔垃圾,如果一个人在上面扔了纸片没有被禁止,那么其他人也会跟随着在上面扔纸片。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意识:其他人在地上扔了垃圾,没有承担责任,我在上面扔垃圾,也不应该承担责任。因此,当规则被忽视了,其他人必定会跟风,原本整洁的地面很快就会变得脏乱不堪。


image.png

  其实“破窗理论”针对的不仅仅是规则,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如果那些轻微的、细小的过错没有被及时纠正过来,我们自己就会像那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要时常检查、反省一下自己,及时修好“破损的窗户”。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反对犯错,但反对的是知错不改,一意孤行。我们欣赏那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改正的人,因为勇于审视自己,并发现自己不足的精神非常可贵,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所以,我们要时常检查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成功的捷径。


Part 02

二|墨菲定律

<<<<要允许自己犯错误>>>>


  有关墨菲定律具体的起源存在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空军的工程师和火箭专家爱德华·墨菲进行了一次火箭试验。在试验中,他们需要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挂在受试者头顶上,有两种方法可用来固定这些加速度计在支架上。然而,最终却错误地选择了一种可能会造成灾难的方法,导致试验失败。

image.png    

  墨菲随后发表了一句著名的断言:“如果有两种或以上的方法可以执行某项任务,其中之一可能会导致灾难,那么一定会有人选择那种可能导致灾难的方法。”这一定律随后成为试验团队的指导原则,确保他们在试验中小心谨慎操作以避免错误。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人们不断充实墨菲定律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事情并不总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事情都需要比预计的时间更长;

  三、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

  四、如果过度担心某种情况,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更高。


2270d33caa422997946b912fb4dc182a.jpg


  换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一片干面包掉在地上,两面都有可能着地。如果在面包上涂一层果酱,面包掉在地上,那么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着地。这就告诉我们,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接受和错误共存的命运。


  事实确实如此,不管一个人有多聪明,他都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这就是为什么不管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都不敢保证自己做的手术永远不会出问题。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诚然,我们都渴望获得成功,但是我们不能回避错误,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我们要做的是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犯相同的错误。


Part 03

三|瓦拉赫效应

<<<<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很好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

  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瓦拉赫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99f5ababefc9322067621aa4b57afa7d.jpg

奥托·瓦拉赫,德国化学家,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于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image.png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必定能取得非凡的成绩。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瓦拉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加以努力,总会做出一番成就。有道是:“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同样是这个道理,选择和自己优点契合的职业,必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顺利。


image.png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经营自己的长处,更容易获得成功。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过:“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人生增值。”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好好经营自己的长处,让它变得更加出色。如果知道自己的长处但不去发展它,最后长处也会失色,成为短处。所以,当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之后,不要犹豫,用心经营,总有一天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大放异彩。

(以上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人生好比一场横冲直撞的探险,

我们只能依靠“自控力”来选择前进的方向。

如果我们不想误入歧途,

就一定要时常检查自己,

允许自己犯错误并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


— End —

  文案提供:第一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