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民国佳人
你是人间四月天
曾有一世,新旧骈集,
是中国女子转身的至关键处。
那是清末民国离乱年头,
那是中国才女的绝唱。
她们集个性与才情为一体,
岁月难掩其靓丽才情和本色人生,
刹那芳华永留存,
流水落花余香在。
走进【民国佳人】
共赏一代芳华
曾有一人,空灵清雅,半入红尘半问心。
她出身名门,才华横溢,
既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家,又是文学家。
她一生都在彰显着生命的力量,
一直向上飞扬着。
她就是民国才女,林徽因。
PART 1
静夜莲开 她从西湖走来
1910年,林徽因(中)与父亲林长民(右一)等在杭州
系出名门
丽质天成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陆官巷林家大院,一个官宦与书香门第完美结合的开明士绅家庭。祖父林孝恂清末进士出身,祖母游氏是真正的大家闺秀,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期的政治家。这样的林徽因,具备能够接受先进教育的物质条件。
20世纪20年代初,欧游期间的林徽因
作为父亲,林长民一直为女儿创造条件,去见识这个世界。1920年4月,林长民带上林徽因游历欧洲。
就是在这次游历中,林徽因认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的徐志摩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徐志摩隐瞒了自己早已成婚并已有一子的事实,和林徽因走在康桥上,一块见泰戈尔,一起在剑桥谈天说地。
“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情伪装。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林徽因这样评价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情,带给林徽因的不仅是美好的恋爱,更启发了她之后的诗文创作。
当他的妻子出现在林徽因面前的那一刻,伤心过后,她选择冷静而又理智地放手,不辞而别,启程回国。之后,徐志摩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PART 2
梁林“木”缘: 志同道合,深深眷恋
梁上君子
林间美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突飞猛进是从一场车祸开始的。1923年5月7日,北京学生举行“国耻日”纪念活动,梁思成骑摩托车出了车祸。这场车祸导致梁思成左腿比右腿短了约1厘米,走起路来有些微跛,并且脊柱受到了严重损伤,后来不得不穿上一件特制的厚重钢背心,以此来支撑上半身的体重。
1922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
林徽因毫不介意梁思成身体上的缺陷,一年后两人携手赴美留学。1924年9月,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读上了建筑系,林徽因则因建筑系不收女生,只得选择美术系,之后选修学完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1928年,两人婚礼结束后,开始了欧洲古建筑考察之旅。
PART 3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在东北大学工作时的林徽因
天涯漫步
田野考察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回到阔别四年的北京,9月份双双前往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期间林徽因还设计了东北大学的校徽。
1929年,林徽因与梁思成测绘沈阳北陵
1930年—1945年,林徽因、梁思成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15年中,他们走遍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通过他们得到了外界的重视,从此被保护起来。
野外考察古建筑的生活是清苦的,常担心断餐,在交通不发达的当年,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颠簸不堪。考察的艰辛还在于风险,要提防土匪的出没;测量旧寺古塔,爬上风蚀了数百上千年的顶端,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
梁思成有记述:“今天工作将完成时,忽然来了一阵‘不测的风云’,在天晴日美的下午五时前后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我们正在最上层梁架上,不由得感到自身的危险。不单是在280多尺(1尺≈0.33米)高将近千年的木架上,而且近在塔顶铁质相轮之下,电母风伯不见得会讲特别交情。“
香山与诗歌
苦痛与清寂
1930年冬天林徽因得了肺病,不得不返回北京养病,在香山静宜园一处房子静养,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香山成为林徽因诗歌创作的第一个喷发期。1931年的诗歌有《谁爱这不息的变幻》、《那一晚》、《笑》、《深夜里听到音乐》、《一首桃花》等。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香山,四月十二日
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林徽因在香山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931年到1937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北京总布胡同的家,成了20世纪30年代名满京城的文化精英聚会之地。这就是林徽因组织的文化沙龙,叫作”太太的客厅“。
这一时期,她成了京派文学的精神领袖。一是平日提携青年作家,主要有萧乾、李健吾等人;二是参与了《大公报》组织的评奖活动。这一时期也是她创作的黄金阶段,发表了小说《九十九度中》和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PART 4
莲灯微光 流离也是明月
硝烟弥漫
信念不变
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他们的亲朋好友等人流亡西南,战乱、困厄与病痛。在那段坎坷动荡的岁月里拼上性命,他们继续坚持着学术事业。1942年,林徽因开始协助梁思成编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这两部著作。
1938年初,林徽因在昆明巡津街九号院前
梁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失去林徽因的梁思成在学术上基本没成就了。
PART 5
十年涅槃 化生在这万古人间
花开到荼蘼
最后的绝唱
林徽因晚年虽然重病缠身,但依旧为中国的建筑作着巨大的贡献,清华大学建筑系是她一手创办的。参加新中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辉煌。之后,又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她不仅呼吁抢救北京古建筑,还成为了中国景泰蓝的一代尊师。这些都是林徽因在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完成的。
1950年国徽挂上天安门后,林徽因女儿梁再冰流着泪说:”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
1949年10月,林徽因等设计的国徽方案
如今,杭州西湖畔树立起一座林徽因纪念碑,造型别具,人物像和记叙文字为镂空,青铜作诗笺。
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涉水而来,
一旁与风为伴的文字,不舍左右,在光影恰恰可人中,
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内容来源:《民国女子图鉴》《莲灯诗梦》《念人间 刹那芳华 林徽因传》《民国红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
下期将继续讲述民国女子的传奇人生,敬请期待!
文案提供:科技产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