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惊蛰的虫鸣、小满的丰收,到立秋的菊芳、冬至的饺子,生活本就流畅自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廉洁文化宣传形式,天津图书馆携手19家区图书馆联合推出“守节气 扬正气”——“洁”气廉语海报,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相结合,将适应时节的清风廉语与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相结合,将古诗古文与美图美景相结合,为读者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让我们和您,与二十四节气同呼吸、共成长。共同传播节气之美、诗词之韵、廉洁之清!共同为我们最可爱的家乡天津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廉洁清风!
本期“洁”气廉语:
慎终追远
清明节,既是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古人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时,气温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自然节律的契机。
亲爱的读者们,让我们一同走进清明,感受节气之美,品味文化之韵。清明的“清”字,寓意清正、清明、清廉,这与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古语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这正是对廉洁精神的最好诠释。
清明节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廉洁文化的弘扬。清明时节,春风拂面,正是读书好时光。
《清明》
北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诗歌的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兀自坐在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
后二句是作者的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
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诗人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春风十里 天津等你
让我们在书香中缅怀先人,在阅读中涵养廉洁精神,感受清明与廉洁文化的交融之美。我们期待与您一同度过一个充满正气的清明节!
图片来源地点: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与新中国同龄,有着丰富红色资源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公墓,是目前国内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显著、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公墓。安葬着朱德、任弼时、张澜、瞿秋白、董必武、陈云、罗荣桓、聂荣臻、闻一多、李四光、竺可桢、徐悲鸿等众多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革命伟人,成就卓著的科学家、文艺家,以及革命烈士、国际友人和仁人志士等。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大课堂、北京市红色旅游景点,承担着对社会的红色教育功能和文化纪念功能,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宝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