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书香古韵】与古人对话 ——中国特色“行酒令”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行酒令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伴随饮酒发展而来。它指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行令者又称“酒司令”。饮酒行令在古代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酒令何时形成?

分为哪种类型?

……

本期将为您讲述“中国特色”——行酒令!

  猜拳能使酒量见涨!“哥俩好呀!八匹马呀!五魁首呀......”喝酒的气氛被一组组挥臂武拳的高声吆喝推向了高潮。行酒令是因为有了酒才出现的。所以在谈行酒令之前,我们先来说说酒。咱们的先祖是什么时候有酒喝的呢?

  考古学家们曾经在距今八千年的河南舞阳古代遗址里发现了制酒的迹象,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制酒的佐证。

  酒能给人壮胆儿,可使人能耐看涨。比如武松,如果没有十八碗老酒垫底,武二郎绝不可能有胆量爬上景阳冈,挥拳打死凶恶的老虎。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上至国王,下至百姓,举国上下全都嗜酒如命。

甲骨文

“酒”  “既”  “丑”

  “酒”在甲骨文里是酒具的象形;“既”是一个人跪在酒具前回头张望的象形;而“丑”,酒喝多了,变成鬼了,就丑了。

  《史记》上说,商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使男女倮[luǒ],相逐期间,作长夜之饮”。

  此段话向我们提供了这样几条信息:

  其一,商代,或者说到了商末的商纣时期,酒已然成了王公贵族们的生活必需品;其二,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大规模的农耕使得农作物的种植可以确保人们不再挨饿了;其三,整日畅饮,举国嗜酒,商人喝的酒不可能有很高的度数;其四,商王朝在商纣王手里走到了尽头,不得不说,酒精在其中发挥的是“促进”作用。

  喝酒,壮胆,胆子大,赌性就大,酒与赌本是孪生,同根同源。商人好酒,嗜酒如命,也因酒误国。周在灭了商以后,接受了商的教训,发布了 《酒诰》,并劝诫老百姓少喝酒,但是,令后人不可思议的是,禁酒的周人却发明了酒令。

  周代,不管干什么都讲究礼数,所谓“悠悠万事,以此为大”,就连喝酒,周人也没忘了礼数推杯换盏。由礼数滋生出了酒法,由酒法衍生出了酒令。

  春秋时期,酒令被堂而皇之地搬上了酒席。

  魏晋时期,酒令走向成熟,智慧的古人们发明了许多赌酒的形式,如赌棋、曲水流觞。文人墨客们喜欢在酒席间赋诗,还定出了“或不解者,罚酒三斗”的规矩,如果做不出诗,就要罚酒三斗,以诗为令罚酒的酒令诞生了。

  唐代,国力强盛,喝酒盛行,酒成了老百姓日常的饮料,酒令便日益成熟,人们发明了掷骰、射覆、酒筹、酒牌、击鼓传花等酒令。

  清代,满人入关,酒令随着满人的酒量达到了巅峰,从前的、眼前的,凡是看得见、听说过的都可以拿来作为酒令,以助酒兴。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

  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行酒令,或俗或雅,都构成了独有特色的酒桌文化。现在你了解行酒令了吗?下次与亲朋好友小酌时不妨一试,以此助兴!

“与古人对话”

下期更精彩

以上内容来源于《与古人对话》及网络

文案提供: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