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书海泛舟】《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年间,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国古文,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


清代孙星衍重刻本


  《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顺应了统一规范汉字的时代要求,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的原则,以字形为纲,因形立训,将汉字中相同的形旁作为分类的基准,分540个部首排列,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凡同从一个偏旁的字都列在一起,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措意于揭示词语的内在规律和词义系统。


《说文解字》部首总览


  《说文解字》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以周秦书面语言为训释对象,从字形出发,阐明篆体文字结构,追溯造字源流,以形为经,以义为纬,探求与字形结构相合的本义,阐述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在以形归类的表象下,旨在寻求义类的确立,即通过一个个形类的分辨达到一个个义类的聚合。释义主要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被释词,或标示义界作定义式的诠释,或阐述语源。每一个字的说解,一般先分析探求其本义,再根据“六书”理论剖析形体结构,说明词义,用形声字声符或“读若”说明读音,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用“一曰、或曰、又曰”分列义项。

  《说文》征引的经书古籍中不仅有《诗》、《书》、《礼》、《易》、《春秋》,还有《老子》、《墨子》、《韩非子》、《国语》、《逸周书》、《楚辞》、《史篇》、《山海经》、《司马法》、《太乙经》等,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说文解字》正文部分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数是474个,主要指汉代所发现的孔子壁中书及《春秋左氏传》。就许书所列古文形体来看,与魏石经古文、宋郭忠恕《汗简》所辑传抄古文字形皆近。这种文字也称为“蝌蚪文”,是战国时代通行于齐、鲁、三晋之间的一种古文字书迹。

  《说文解字》里的“籀文”是来自《史籀篇》中的文字,大徐本标明的重文数共计208个。今比照出土东周文字资料,不论秦或东方诸国均有许书籀文之用例,许多籀文字形还接近西周晚期的金文字形,表明《史籀篇》所流传的时代要早于东周,班固、许慎以为周宣王时书,大致是可信的。

  在许书重文里,还有“或体”、“俗体”、“今文”诸名,许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称之。古文、籀文与正篆是属于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古汉字异文关系,或体、俗体、今文与正篆则主要是指汉世所存在的异文关系。

  《说文》面世后,历代流传,版本歧异,错讹难免。唐代李阳冰曾作勘正,失传。南唐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凡40卷,对许书进行全面校理和注解,流传至今,世称“小徐本”。其兄徐铉亦深研 《说文》,入宋后奉诏重新校定《说文》,将原书15卷各分上下,每宇后增补 《唐韵》反切注音,并将文献常见而该书未收的字作为 “新附字”加在各部后面。徐铉校定的《说文》世称“大徐本”,流传最广,通行的《四部丛刊》 影印本、孙星衍 《平津馆丛书》原刻本、陈昌治复刻本及中华书局的影印本等,都源于“大徐本”。


许慎



  许慎(生卒年不详),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后汉书·儒林传》有传,称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日,‘《五经》无双许权重’。”许慎曾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又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当即丞相府属下之令史。

  汉和帝曾诏贾逵修理旧文,于是永元八年(公元96年),许慎从贾逵受学,广泛询问学识渊博通人,然后向贾逵考证,从而编写《说文解字》。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许慎完成《说文解字》初稿。

  永初四年(110年),邓太后诏刘珍、马融与五经博士等到东观校书,许慎也参与到了此事,结识了马融,受到马融的推崇。在校书期间,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而且研究更加精深,当时,《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为了令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

  建光元年(121年)九月,许慎最后定稿,遣子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人们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研究称之为“许学”或“《说文》学”。许慎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许慎还“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著有《五经异义》(《后汉书·儒林传》),另有《淮南子注》,已散佚不存。


影响


《说文解字》书影(宋刻元修本)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是研究汉字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典籍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文解字》创立的体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字书《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都采用《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成书后,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学者精研《说文解字》,使得传统“小学”(语言文字之学)摆脱经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说文解字》博大精深,它对具体汉字的构形和字义的解释,是释读甲骨、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的基础,它创立或发展的部首、本义、声训、六书等汉字学理论,也是探讨汉字的形、音、义及三者关系的理论基础。《说文解字》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材料,是开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把钥匙。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文案提供:第一图书借阅室